洞察与新闻
这里汇集了我们对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理解,通过梳理内部的理念和观点能够推动我们不断提升投资能力。通过核心人物访谈、研究成果分享、公司动态发布,与投资者在观点上保持沟通增进了解,这也是售后工作的重要环节。
洞察与新闻
这里汇集了我们对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理解,通过梳理内部的理念和观点能够推动我们不断提升投资能力。通过核心人物访谈、研究成果分享、公司动态发布,与投资者在观点上保持沟通增进了解,这也是售后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页 / 洞察与新闻 / 洞察
清和泉资本专注股票多头策略,坚持以能力圈为限度的、以安全边际为基石的长期价值投资。我们相信,投资就是做大概率的事,将以ROE为核心寻找优质龙头公司,以合理价格买入并持有。
洞察
清和泉视点 丨 IPO节奏之争
2017-06-12|清和泉资本

清和泉资本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关于IPO节奏发表的核心观点:


1、市场往往从供求关系上理解,认为IPO发行快慢与市场涨跌有关。但是将股指高低与同期IPO发行数量做相关性匹配,并没有发现新股发行对股指造成压力的明显证据。另外,对照海外成熟市场研究,投资者反而认为IPO加速是积极因素,比如美国、日本投资者解读为标的多元化扩充。

2、新股供给增加会带来股票价格下行,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不是带来市场整体估值的下跌,而是会导致相关板块估值的进一步分化。但是,因为新发个股主要集中在新兴行业,所以会导致新兴行业上市公司估值进一步压缩,相关板块有股价下跌压力。

原文转载至《第一财经日报》


6月9日证监会宣布核发8家IPO,融资总计25亿元。这是本轮“变奏”之后第三批“迷你”IPO。虽然节奏放缓,但是新股通道未停。这种折中的办法,让“叫停”呼吁者熄声,也让反对叫停者松了口气。


证监会历任8位主席,A股历经8次IPO暂停。第五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任职九年,其间IPO暂停三次。事实上,每一任证监会主席在股市下跌时都面临叫停IPO的压力,这种压力既来自上层,也来自市场。IPO该不该停、该不该缓,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对于证监会新任主席刘士余来说,却依然是一个新问题。

每一次IPO暂停之前,两种对立的声音会进行反复较量。一种认为IPO发行太快造成大盘下行,应该叫停;另一种观点认为新股发行是股市新陈代谢的基础功能,停不得。无论停或者不停,都应建立在全面认识和充分论证基础之上。那么,IPO到底如何影响A股?


熊市”恐惧

4月份以来上证综指持续走低,以4月11日到5月11日为例,上证指数从最高3290点持续下跌至3016点,3000点弹指可破。与此同时,次新股频现“闪崩”,市场流动性风险上升。在这样的背景下,近期“叫停”IPO的呼声又起。

“2017年4月以来股市下跌,导致市场信心下降,脆弱性上升,在没有其他更好办法的情况下,减少新股供给成为自然而然的想法。回顾历次股市暴跌来看,暂停IPO也是中国监管层常用的手段,因此有观点希望暂停IPO并不意外。”九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种呼声有一定合理性,但不应完全顺应这种呼声。

其合理性在于,目前一行三会严监管措施密集出台,导致股市信心下降,通过减少IPO供给来提振市场信心有一定道理。但是,暂停IPO甚至叫停IPO是因噎废食,对于中国股市长期健康发展并没有意义。“IPO暂停与否与中国股市上涨与否并无必然联系,”邓海清表示,从历史上看,暂停IPO最多导致股市短期上涨,长期仍然无法逆转股市的本来走向,相反,股市快速上涨时期从来不是IPO暂停时期。

清和泉资本策略分析师赵宇亮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市场往往从供求关系上理解,认为IPO发行快慢与市场涨跌有关。但是将股指高低与同期IPO发行数量做相关性匹配,并没有发现新股发行对股指造成压力的明显证据。另外,对照海外成熟市场研究,投资者反而认为IPO加速是积极因素,比如美国、日本投资者解读为标的多元化扩充。

若如此,为何股市下跌之时IPO总是众矢之的?一位接受记者采访的机构人士表示,IPO提速影响最大的是概念炒作、短期监管套利的行为。“从政策持续性以及长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应该是没有人希望叫停IPO的。但是短期可能涉及一部分人的利益,或者损害了部分人的投资风格。”该人士说,致力于概念炒作、短线投资的投资者,跟坚持中长期持股、价值投资的投资者风格差别是很大的。

赵宇亮认为,“新股供给增加会带来股票价格下行”,这个概念要搞清楚,不是带来市场整体估值的下跌,而是会导致相关板块估值的进一步分化。因为不同行业的估值体系是不一样的。但是,因为新发个股主要集中在新兴行业,所以会导致新兴行业上市公司估值进一步压缩,相关板块有股价下跌压力。

回顾A股历史上8次IPO暂停,每一次都是被动的“无奈之举”。最近一次暂停是证监会第七任主席肖钢任内,于2015年7月至11月,因“股灾”暂停近4个月。

2015年6月12日,沪指登上5178点高位,6月15日,上证指数开盘5174点,当日下跌2%,没想到这只是开始,之后仅仅18个交易日,沪指从5174点跌落至3300点。这场突如其来的“股灾”,根源在于前期过快上涨,但直接诱因是打击配资、降杠杆。“股灾”之后是浩浩荡荡的全国救市。从6月27日至7月9日,除证监会以外,央行、中央汇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保监会、银监会等多部委参与救市,前后动用资金规模上万亿。

作为救市举措之一的“IPO暂缓发行”措施也如期推出。2015年7月3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表示,企业通过IPO募集资本金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但是,考虑到近期市场情况,将相应减少发行家数和筹资金额。7月5日晚间,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邓舸宣布“近期将没有新股发行”。

暂停三个多月后,证监会11月13日宣布此前暂缓审核但已进入缴款程序的10家IPO企业将先启动发行。IPO重启。

因受多重“救市”措施影响,IPO暂停期间新股停发对市场的影响难以估计。事实上,统计之前历次IPO暂停期间股指涨跌,也难以看出IPO发行快慢与股指涨跌的相关性。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报告显示,此前七次IPO暂停期间,上证综指有涨有跌,重启之后亦是有涨有跌。若就趋势是否改变看,中期观察IPO重启后大盘均延续了此前的走向,即新股发行并未对市场的中期趋势产生根本性影响。因此,从历史经验来看,新股发行对市场的影响更倾向于是一个短期波动,而不会改变市场的中期趋势。


“抽血”之争

对于新股发行上市融资对存量资金的影响,往往被认为是一种“抽血效应”。从首发融资规模来看,今年上半年IPO高速发行,2017年1月1日至6月4日,证监会核发IPO批文199家,累计募资总额1004亿元。

“2015年之前因为打新‘资金冻结’,其实‘抽血效应’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2015年规则改革之后,通过市值配售,短期不存在资金冻结,也就不存在较大的资金分流。”赵宇亮分析,如果单就融资量来看,上半年以来1000多亿元的融资规模,对日均交易量近5000亿元的A股而言,资金面影响非常小,更多的是A股的羊群效应。

但是新股提速会降低部分新兴行业公司的稀缺性,对概念炒作板块会形成冲击,所以在新股集中的相关板块,会呈现出估值下行的趋势,中小创公司表现尤其明显。

除了首发融资外,首发解禁也对市场估值形成压力。相比于定增配售股解禁规模,目前新股限售的解禁则相对较小,比如6月的解禁股构成中,定向增发机构配售股解禁数量达到69.36亿股,占月总解禁股数量的86.68%,而新股限售股股份解禁数量只有12.72亿股,占比较小。邓海清认为,对于2017年全年解禁股的结构来说,新股占比定增不过50%,同时,定增股的股东获利可能更大,因此,会进一步增加定增股解禁的供给压力。

不过,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A股将迎来首发解禁的高峰期。据广发证券研报统计,明年上半年解禁总规模将超过1.3万亿。未来一两年首发解禁压力比较大,不过,目前的减持新政将减持比例与时间严格挂钩,会减少解禁股给市场造成的减持压力。“如果从股票供给角度来讲,市场所担心的‘抽血效应’会受到一定约束。”赵宇亮称。

“从理论上看,确实有一定的‘抽血效应’,股市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而新股发行属于供给增加,必然会消耗资金,从而导致抽血。但这一逻辑存在几个问题。”邓海清告诉记者,首先,新股发行本身会吸引增量资金,打新基金等之所以存在,就是由于新股发行溢价,如果没有新股发行,这些资金本来也不会进入股市。第二,新股发行会使更多更好的公司进入股市,投资者也会因为这些公司上市而进入股市,形成增量资金。因此,尽管新股发行对于股市有“抽血效应”,但同时也有“造血效应”。


“造壳”行动

新股上市之后,其中一部分会因为某些特质遭遇资金爆炒,成为备受推崇的次新股。经过一两年之后,部分公司会因为流动盘太大、“无概念”、“无新意”等原因沉淀下去,缺少资金参与;还有一部分则因为“小巧”、“轻便”,概念“时髦”,成为频繁资本运作的“壳”。

由于退市通道不畅,IPO陷入了两难的尴尬——新股发行快是让更多可能是“壳”的公司上市,新股暂停发行则是让存量公司“壳”价值上升,估值虚高问题更加严重。

赵宇亮认为,从监管态度来看,新政策出台的目的往往就是为了降低壳价值,长期来看一定是市场化改革。但是目前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退市的问题不解决,IPO不断加速的话就会导致阶段性“消化不良”。对比海外来看,发达市场的IPO与退市数量是较为匹配的,例如美国1997年互联网泡沫时期上市公司数量达到8884家,而当前只剩下3000家左右。

“A股的上市公司确实具有壳价值,因此加速IPO确实会导致壳增加,所以‘批量造壳’有一定道理。但这种说法只看到了负面作用,没有看到新股发行加速对于缓解IPO堰塞湖的作用,也没有看到对于降低企业杠杆率和支持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作用。”邓海清认为,A股的问题在于股市估值偏高,而这只能通过新增IPO、降低上市公司壳价值来改善。

现行退市规则已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但是实际的淘汰效果并不明显。ST、*ST阶段不仅不是上市公司走向退市的过渡期,这个阶段的公司反而成为资本运作的热门标的,“不死鸟”神话依旧。

邓海清认为,“退市堰塞湖”实际上也是“上市堰塞湖”的形成原因之一。结果上看,退市规则在执行中存在较大问题,比如连续三年亏损,可以通过“两年亏损一年微利”来规避,导致退市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弹性,让很多资质确实很差的公司勉强存在于市场上。而只有形成灵活的进出机制,不断吸引优质公司上市,同时让没有价值的公司退市,才能真正激活市场自身的“优胜劣汰”功能。

赵宇亮说:“无论是‘披星戴帽’的公司,还是其他无力经营的公司,都因为有壳价值的存在,可以继续运作,所以依然具有交易价值,也依然有‘保壳’动力。”他认为IPO发行不应暂停,但是对发行节奏可能需要重估。因为确实有一些配套制度还不够完善,比如近期出台的减持新规,就是为了弥补减持漏洞,避免出现“减持潮”冲击市场。预期未来监管层仍将不断完善制度,同时稳定推进新股发行。


风险提示:在任何情况下,此材料所表述的意见,不对任何人构成任何投资操作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邀约。清和泉资本所发布的信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但我们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1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

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扫描二维码关注
清和泉微信公众号

Designed by Bobrand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

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Designed by Bobrand

内网建设中
如您有任何需求,欢迎拨打客服电话 010-88575665 进行咨询,感谢您的理解!
如您有任何需求,
欢迎拨打客服电话 010-88575665 进行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
重要提示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敬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表示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请定期阅读下列条款。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请勿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其任何信息。“本网站”指由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网站(www.wellspringcap.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浏览本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公司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产品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产品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参与私募投资基金有风险。私募投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并可能在短时间內大幅下跌,并造成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管理人过往的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作出投资决策之相应风险。


三、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合同等文件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是我们认为合法或已公开的信息,但仅代表本公司于发布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可能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本公司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数据、资料明确说明出处及来源,但我们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方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投资者审慎鉴别、判断。

四、本公司就本网站各项服务的安全、无误及不中断不承担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责任。您同意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所有风险及因该等风险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对于因技术故障(如传输错误、技术缺陷、第三者侵入等)而导致的任何数据缺失等,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存在故意不当或欺诈行为,本公司对于因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无法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而可能对您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本网站由本公司拥有和运营。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您如果下载本网站内资料使用,必须保留所有关于版权及其他与所有权有关的声明或通知。未经本公司事先同意,不得将本网站内容的任何部分修改、散发、传送、转载或通过其他任何方式用作商业或公共用途。



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