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与新闻
这里汇集了我们对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理解,通过梳理内部的理念和观点能够推动我们不断提升投资能力。通过核心人物访谈、研究成果分享、公司动态发布,与投资者在观点上保持沟通增进了解,这也是售后工作的重要环节。
洞察与新闻
这里汇集了我们对宏观经济和股票市场的理解,通过梳理内部的理念和观点能够推动我们不断提升投资能力。通过核心人物访谈、研究成果分享、公司动态发布,与投资者在观点上保持沟通增进了解,这也是售后工作的重要环节。
首页 / 洞察与新闻 / 洞察
清和泉资本专注股票多头策略,坚持以能力圈为限度的、以安全边际为基石的长期价值投资。我们相信,投资就是做大概率的事,将以ROE为核心寻找优质龙头公司,以合理价格买入并持有。
洞察
2021牛年投资大趋势回放&文字实录(一)
2021-03-02|清和泉资本

1月28日晚我们在央视财经的新媒体进行了全网直播,公众号后台收到上百条提问、咨询和支持我们的留言,特此为大家准备了直播实录。

张琳:Hello,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请到直播间的嘉宾是基金业也是资管行业的元老级人物。他参与市场的时间已经超过20年。从投研做到基金经理,到成为公募基金的管理者,再到现在私募投资界的大咖,他有非常多的经验值得在直播间中分享。我们今天请到的就是清和泉资本的董事长刘青山先生,刘总好。
刘青山:大家好,主持人好。
张琳:从投研到现在,从公募再到私募,“奔私”之后您的投资逻辑和投资风格现在是什么样的?这中间发生了一些什么样的变化?
刘青山:这20多年随着中国的证券市场发展的不断成熟,我自己也是与时俱进。刚开始做基金经理的时候觉得研究基本面就可以,到后来当公募基金经理,去市场上引进外资,再到自己做私募,这些都要求你对市场、对企业思考的深度要发生不一样的变化。
比如资本市场上这几年核心资产不断拉大与非核心资产的价差,本质上我认为这是市场进步的一个表现;这会不断地让真正有效给投资者、社会创造收益的企业获得更好的社会资源,提高社会的效率。
张琳:我特别感兴趣的还有一点,刘总众多的标签中还有一个标签是“历史”。您是学历史出身的,我们很想听听您对于A股整体发展变化,以及周期性的特征会有什么感受?
刘青山:过去十几、二十年以来,随着中国的对外开放以及国际化,投资者的结构越来越机构化,理念越来越成熟。
90年代的时候,君安证券(现国泰君安证券)提出研究创造价值,在此之前大家都是靠做庄、题材、听消息。1998年以后基金公司开始成立,作为一个纯粹的买方高举“价值投资”的大旗;到后来的QFII,再到现在的港股通、深港通,从整个历程来看,应该说是符合国际的潮流,即投资越来越理性,且追求效率。同时机构化和全球轮动的特征越来越明显,明显感觉到全球投资市场已经连在一起了。
这和过去区别很大:过去的A股市场是一个封闭的市场,很多的投资方法、投资结构、投资理论跟国际上差别非常大。近些年A股市场和海外的联动性越来越强,理念也愈发雷同, A股的参与者研究越来越深刻、深入。
张琳:我们之前有位嘉宾提到A股在历史上有三次大的牛市周期,他觉得我们现在就在经历第三轮牛市,您会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刘青山:如果说从长远来看,这个观点是能站得住脚的。不光是股票市场的牛市,如果把各类资产放进来,应该说过去十多年是所谓房地产的牛市,未来我们觉得可能是权益市场的牛市。
房地产市场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以后,包括“房住不炒” 的政策,人口结构老龄化、城镇化比例达到一个阶段,我们都能看到房地产的牛市高点已经过去了。居民的财富配置会以从房地产走向权益类的构成方向去演变,这就是海外成熟市场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我们研究的时候发现展望未来五到十年,我们能看到很多在海外发生过的事情在中国会发生。
比如说在80年代里根上台以后,美国进行了供给侧改革,降税、加大研发投入。中国在过去几年也开始供给侧改革,给企业降税,鼓励企业创新,特别是通过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鼓励企业创新,这都跟美国80年代很像。中国目前投资者的结构变化跟美国的90年代投资者的结构变化也非常像,机构化非常明显。美国在90年代的时候,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从30%提高到60%。过去几年我们的机构投资者从20%提高到30%。我相信在未来五到十年,中国机构投资者的比例也应该50%—60%。所以,机构化的趋势又会带来很多投资理念或者投资结构之间的变化。我们能看到现在市场上讲的“股灾式牛市”,指数还在涨,大家不赚钱,其实这背后就是中国证券市场的成熟度和国际化的演变。而且我相信这个趋势还在进行当中,只要把握了这个趋势,未来投资者的机会还是蛮大的。 
张琳:有网友说今天是不是确定中期调整已经开始了,一直到3月市场会不会都是黯淡失色的。我们知道做私募肯定注重长期趋势的判断,但是您能不能给我们讲一讲,您会怎么样看待这个短期波动?
刘青山:我自己的经验体会是,越短的东西越难去把握,时间越长反而越容易看清楚趋势。一般情况下我们不愿意在短的波动中花太多工夫,但是从我们自身感受看市场短期的波动,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对财政刺激法案》由乐观转向悲观,美股最近调的力度比较大;同时另一方面,国内央行在12月份流动性释放得比较充裕,1月份开始缓慢边际收紧。再加上前期市场的热情抱团高涨,很多股票短期涨幅很大。这三重因素导致这两天市场剧烈波动或者是所谓核心资产的剧烈波动,我们把它叫“波动”,不认为它是一个“趋势”。
相比1月份,2月份的流动性会因为春节因素相对来讲要宽松一些,同时经过调整以后大所看中的优质资产又会有吸引力。特别是对过去三个月公募基金公司发行产品,包括我们私募发行的产品来讲,我们认为很多优质的股票在接下来又是个机会。
总体来讲,特别是好资产跌下来不用害怕。
琳:反而现在下跌的调整过程中,应该是给自己买入或者是选择好股票的机会。
刘青山:对,有时投资者会说“如果我提前预料到或者我看到,为什么不做一个短的波段呢?”但是从我自身20多年体会来看,事后看很容易,事前看比较难。如果你自己太过纠结于为什么不做短差,你会只顾眼前,放弃长远的眼光,我是建议投资者不用纠结于短期的波段。
张琳:这一点短期的波动对青山总来说真的是小case,因为2015年5000点的时候,你当时刚刚“奔私”,就出现了市场的暴跌,反而那个时候你还在第二年实现了全面的正收益。您一直强调投资的本质就是要控制风险,把握风险和收益之间的平衡度。你当时怎么在那样一个高点进去之后,最后还能把风险控制好,实现了正收益?这一点可能是不是也给我们的很多投资者可以带来一些借鉴?
刘青山:因为我们经历过2004、2005年破1000点,也经历过2008年从6000点跌到1600点。给我的一个很深的体会就是,如果你认为是熊市来了,你就不要太着急。因为熊市一定是股票便宜又好还不涨。当你拿着一笔钱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对我们所面临的市场进行定调,我们所面临的市场是不是熊市,这个很关键。如果一旦是熊市,“倾巢之下无完卵”,没有不跌的板块,只有先后。
在2015年当我们进到这个市场的时候,一踩发现市场不对,我们马上定调市场是什么样的情况:泡沫很严重,同时流动性开始急剧紧缩了。从我们过去几年熊市的经验来看,要形成熊市必须要有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第一要非常贵、有泡沫;第二,流动性急剧紧缩,只有当这两个条件同时具备的时候百分之百是熊市,相当于本金又贵,流动性又急剧紧缩,市场上钱没了,所以市场一定会塌下来的;但如果只有一个条件就不会构成熊市,市场是一个震荡市。
回过头来看现在的市场,无论是央行还是中央高层,定调是“流动性不急转弯”。这个定性非常清楚,所谓不急转弯就是不趋势性地大幅度紧缩。虽然现在市场上有结构性的泡沫或者结构性地被高估,但是如果流动性不急转弯,我们面临的市场不是熊市,就意味着好的资产跌下来一定会上去。
只要是买了好的赛道里面的资产,我们只要判断市场不是熊市,一种方式就是持有;还有一种方式就是跌下来你要加仓,要有这种坚定的信念。
张琳:但您刚才说了您要选对方向、选对赛道。刚刚像我们提到的新能源和白酒这两个赛道,你们怎么看?
刘青山:我们认为仍然是好赛道。可以看到无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光伏,目前的渗透率还比较低,未来的五年是五倍、未来的十年是十倍的市盈率空间。这里面一些优秀的公司如果说它下跌,从长期来看就是一个买入的机会,短期有可能调整,或者是短期市场情绪会波动;但是当你发现我们选的逻辑,如果你找到了一个很长的赛道,所谓渗透率还很低,成长性的空间还很大,在这个赛道里面它的竞争格局很稳定,不会被别人替代,那这个行业的增长一定会体现在公司的业绩增长。时间拉长,业绩增长估值就会下来,进而有吸引力,这些股票调下来以后,每一次都会创新高。
张琳:现在的好股票是不是真的太贵了?或者说贵的好股票对于普通的投资者来说,现在真的还能买吗?
刘青山:正常我们所面对的市场,90%的时间都是处在“好的一定是贵的”,只有10%的时间概率里“又好又便宜”,这就是熊市的时候。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公司观点是“宁愿以一个偏贵的价格买入优秀的伟大的公司,也不愿以一个低估的价格买一个平庸的公司”,做时间的朋友。我们愿意做长期正确的事,做简单的事而非复杂的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投资的确定性,控制风险最终带来回报。
另一方面,对一个优秀的公司来讲,估值的定价是由几个方面决定的。从财务学上来讲,一个公司的PB定价,一是由分子端的ROE和成长性决定的;同时另一方面又由分母端的利率来决定的。它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企业的ROE越高,其它不变,它的估值一定越贵;如果这个公司的成长性越高,成长持续的时间越长,它的分子端也是越贵的;另一方面,如果分母端的利率越高,它的估值就会越便宜。如果分母端的利率越低,肯定这个公司越贵。”
过去多年其实一直处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整体估值就上来了。对于这些高ROE的伟大的公司,在存量经济的时代随着ROE不断提升,成长性稀缺的公司估值慢慢被上抬。所以从财务模型来说是有逻辑的。过去面临的是一个增量经济的环境,中国经济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而近几年中国经济进入了中低速的发展阶段。在中高速发展阶段用PE或者PEG进行估值,所谓20%的增长市场可能给30、40倍的估值,PE等于2;现在进入存量经济、中低速经济时代,企业增长持续性、ROE的高低非常关键。所以这时对有持续性、护城河宽的公司,大家更愿意用DCF模型进行估值,这也就是为什么市场给这些优秀公司的估值在过去几年一直上涨。
市场上有一句谚语“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是师傅”。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曾前后接待了40家以上的投资经验超过30年的老基金经理对我进行尽调,后来我发现他们每一个人都会问我一个问题—“你们卖股票的标准是什么?”事后我思考这个问题时发现,这个答案决定了当时我们公司的股权到底能卖多少钱:如果你的答案是“这家公司基本面或者竞争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就卖”说明答案讲的基本面、经营的态势,这是第一个标准;第二个标准是你找到了比它更优秀的公司你去卖。如果你按照这两个答案去思考什么是卖股票的标准,就能够避免出现伟大的优秀的公司在很早就被卖丢了且再也买不回来了的情况。
张琳:刚才青山总您说到好公司的股票价格是偏贵的。所以,这个“贵”是不是应该还是有一个度?如果价格真的已经特别背离了这个公司未来的成长性,这样的时候还要不要进场?还是要等着,就要用时间换空间。

刘青山:有的时候你需要用时间换空间。所谓“做时间的朋友”。有些朋友或者有些投资者说我长期投资,但是如果你拿的是一个很一般的或者是很普通的一家企业,你做长期投资,它有可能是陷阱。所以,还是取决于你手上拿的标的,到底它值不值你去长期持有,这是很关键的。

张琳:从您的经历来说,目前咱们最看好的产业、看好的赛道、符合您的投资标准的会有哪些?

刘青山:在谈看好的赛道的时候,我很愿意去研究一些历史的规律。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也会很关注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处在什么样的历史阶段,特别是会对比美国或日本等发达国家。因为日本是亚洲国家,它的很多生活习惯跟中国很像;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也是一个最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在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对我们会有很多启发。总体上我们得出一个结论,目前中国的证券市场所处环境跟美国90年代是非常像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机构化的特征非常明显。在美国90年代的时候,有几个我们可以看到的情况:

第一,美国储蓄贷款危机以后,所谓高收益债刚兑被打破,美国国会出台了相关的法案,禁止银行、稳健的资产管理机构投资高收益债(所谓垃圾债);

第二,产业背景。90年代美国在产业上非常支持高科技,研发投入占比从2.2%提高到2.8%,很多高科技创新的行业进入了快车道;

第三,美国为了扶持金融行业的发展,让金融企业能够不断完善业务模式,金融企业的ROE不断提升。

为什么说我们目前跟美国的90年代很像呢?

第一,我们面临的环境是刚兑被打破。

第二,居民的财富重新开始配置,资金从房地产向权益进行转移。

第三,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所谓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金、海外机构投资者)的比重越来越大。美国在90年代的时候,机构投资者从30%提高到60%。过去五年我们机构投资者的份额从23%提高到了30%。所以,未来肯定还处于上升的过程中。

所以我们发现美国有两个行业是一个十年的长期牛市,一是高科技行业,一是金融行业。

第一,新能源。看中国未来十年的长期赛道,新能源领域是一个有政策扶持、需求广阔、供给侧结构稳定的比较好的赛道。我们在2019年四季度就提出对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看法,中间经历2020年市场急剧的波动,到现在市场经历波动,我们的看法仍然没有变。我们是根据产业的周期、海外环境、供给侧和需求的变化来做长期的基本定性判断,有了这个定性以后,短期波动我们不是很在乎。

 第二,消费。一个长期持续走牛的行业或赛道一定是有很强的产业背景或者是有很强的市场供求关系支撑的。中国14亿人口,其中中产阶级4亿人,放在全球都是一个最大的市场;中国的国民收入、人均支出每年处在扩张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些高收入或者中高收入群体的基数在不断扩大,一定会诞生或者说不断地创造出很好的消费品牌或者是很大市值的消费品公司。

我们认为消费分为老消费和新消费。老消费,就是吃药、喝酒,格局很稳定,需求还在持续增长,这些赛道仍然值得长期去关注。

新消费里,我们要看到的是年轻人的消费习惯带来的机会。90后、00后是最早或者是最与国际接轨的一代人,他们的国际视野、消费能力、民族自信心、自主意识放在全球来讲应该是同一个起跑线上的,他们的消费行为一定会带来很多新的消费公司。我们可以看到最近一年或者是未来要产生的,包括医美、电子烟、潮玩等公司市值三年变成一千亿甚至三千亿。我们要看到中国这么大的市场,而且还在发展。

同时互联网社会下,特别是00后都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的消费习惯、能力、观念对市场的影响也值得我们重点关注。中国雁型梯队的经济结构决定了不同层级之间的城市能够产生不同的消费方式,能够培养出不同的上市公司,而且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能产生一个上万亿的公司。对我们来讲,这也是值得我们去重点关注的。

这是中国的特色,这也是中国的魅力。


风险提示:在任何情况下,此材料所表述的意见,不对任何人构成任何投资操作建议,不构成任何销售邀约。清和泉资本所发布的信息基于我们认为可靠且已公开的信息,但我们对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投资有风险,操作需谨慎。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1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

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扫描二维码关注
清和泉微信公众号

Designed by Bobrand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

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Designed by Bobrand

内网建设中
如您有任何需求,欢迎拨打客服电话 010-88575665 进行咨询,感谢您的理解!
如您有任何需求,
欢迎拨打客服电话 010-88575665 进行咨询,
感谢您的理解!
重要提示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敬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表示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请定期阅读下列条款。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请勿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其任何信息。“本网站”指由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网站(www.wellspringcap.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浏览本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公司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产品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产品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参与私募投资基金有风险。私募投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并可能在短时间內大幅下跌,并造成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管理人过往的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作出投资决策之相应风险。


三、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合同等文件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是我们认为合法或已公开的信息,但仅代表本公司于发布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可能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本公司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数据、资料明确说明出处及来源,但我们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方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投资者审慎鉴别、判断。

四、本公司就本网站各项服务的安全、无误及不中断不承担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责任。您同意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所有风险及因该等风险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对于因技术故障(如传输错误、技术缺陷、第三者侵入等)而导致的任何数据缺失等,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存在故意不当或欺诈行为,本公司对于因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无法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而可能对您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本网站由本公司拥有和运营。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您如果下载本网站内资料使用,必须保留所有关于版权及其他与所有权有关的声明或通知。未经本公司事先同意,不得将本网站内容的任何部分修改、散发、传送、转载或通过其他任何方式用作商业或公共用途。



我已阅读并同意以上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