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市场回顾
9月市场先扬后抑,期间宽幅震荡,结构依旧分化。归因上,一是分子端:延续小幅改善,国内经济继续修复;二是分母端:依然拖累明显,因素来自国内风险事件和海外紧缩预期。
指数上,9月宽基指数均表现不佳,其中沪深300表现为-2.0%,全A指数为-1.1%,创业板指为-4.7%,中证1000为-0.4%。风格上,三季度价值板块延续占优,大市值表现相对抗跌。大类行业上,周期逆势上涨,消费和金融相对抗跌,成长依旧落后。其中煤炭(+9.6%)、医药生物(+4.3%)、石油石化(+3.5%)、银行(+2.8%)、机械设备(+1.1%)表现居前;而传媒(-7.6%)、美容护理(-6.6%)、电力设备(-5.7%)、房地产(-5.5%)、计算机(-4.3%)表现靠后。
分子端:延续小幅改善,国内经济继续修复。
1)国内经济触底
上半年经济呈现出典型的疫后复苏特征,一季度报复性复苏,二季度透支后回落,只不过叠加中国当前的产业转型压力,回落幅度超出预期。但是,6月中以来,经济企稳的信号已经十分明显:
①数据企稳回升:一是6月的PMI数据率先企稳回升。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的下滑后,6月PMI回升至49%;二是部分高频数据开始企稳回升。高炉开工率企稳回升代表生产有所恢复,沥青开工率回升代表建筑开工加快,地铁客运活跃和汽车零售回升意味着消费服务缓慢修复;
②库存去化放缓:从库存周期来看,后续有望从主动去库阶段逐渐转向被动去库阶段。目前工业品价格已经企稳,PPI即将触底,工业企业利润将展开修复,企业的去库有望放缓,后随着需求的回升,接下来会迎来被动去库或补库。
2)近期修复扩散
进入8-9月份,国内经济仍在持续的修复,底部进一步夯实,其中8月的社融和经济数据更是全面超预期,显示经济修复的范围在扩大,从9月份的PMI可以看出,一是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二是已经回升至枯荣线之上为50.2,三是生产、新订单、新出口订单同步改善,四是库存指标有所企稳。另外,国内的政策也在继续加码,其中央行降准降息、监管活跃市场、地产放松范围扩大等。
分母端:依然拖累明显,因素来自国内风险事件和海外紧缩预期。
海外紧缩预期加剧。8月以来,10年期美债利率持续大幅上行,并突破前期高点,一度触及4.89%。本轮美债利率飙升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美国软着陆预期提升
首先,7月以来,市场预期美国经济未来12月的衰退预期持续下降,高点概率为71%,目前已经回落至60%以下。其次,7-8月美国的通胀数据依然较强,核心CPI下行缓慢,同比仍高达4.3%,整体CPI同比连续反弹至3.7%。经济数据的韧性或许来自四个方面,一是当前美国居民债务压力小,杠杆率低;二是美国财政政策保持积极,加速部分制造业回流的态势;三是美国劳动力依然紧缺,居民工资及收入增速维持高位;四是美国房价、美股轮番上涨,居民财富效应突出。
2)美债供给侧放量冲击
一是美国财政部三季度发债量计划超预期提升,且期限集中在10年、30年期的长端债券;二是美债需求侧当前吸纳能力较弱,特别是美联储在缩表,海外投资者配置需求并没有有效提振。
3)美联储的鹰派指引
一是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后,全球股、债、商出现齐跌,仅美元指数维持强势,这背后隐含了美联储后续再次加息的可能性,同时市场对于明年的降息预期有所延后;二是市场的预期修正,主要来自美联储最新的经济预测,其大幅上调了2023-2024年的GDP预测,明显下修了2023-2025年的失业率预测,点阵图也显示2024-2025年的降息预期明显收窄。
国内经济延续修复,为何股市反应较弱?
1)国内制造业PMI已经连续4个月回升,且9月再次进入扩张区间达到50.2%,但与上证50却出现大幅背离,近2个月上证50收跌5.5%。另外,国内PPI已经触底回升,核心CPI也企稳改善,但与全A指数也出现背离,近2个月全A指数收跌6.6%。
2)虽然经济企稳改善,但市场表现偏弱,主因风险偏好并未有效提升。可能的原因有两个:
一是风险事件暴露,导致国内信用预期差,市场对经济复苏持续性信心不足。我们从社融的结构可以看出,首先,当前居民在去杠杆,负债增速处于历史低位不足6%且低于社融整体的增速9%。其次,政府部门加杠杆的动力也在减弱,增速从22年高位的20%回落至当前的10%附近。最后,企业部门剔除票据融资增速仍尚可,但结构较差,其中央国企融资预计较为旺盛,而民企融资并不积极,我们从固定资产投资能侧面印证,国企的投资增速在9%,而非国企的投资增速约为-1%。
二是海外高利率和高通胀的环境,压制全球流动性预期和风险偏好。首先,中国经济已经企稳修复,但是我们观察到人民币离岸汇率依然较弱,7月美元兑人民币离岸汇率以来始终围绕7.3的在震荡,表明复苏的信心仍不足。其次,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当前接近200bp,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的货币政策空间,同时对海外资金流动产生了负面预期。最后,近期美债利率飙升,全球风险资产均出现大幅调整,股债商齐跌,波动率大幅抬升,也很大程度上压制A股的风险偏好。
3)针对以上症结,我们认为四季度有望逐步缓减,并带来A股的向上修复。重点关注:一是民企投资能否企稳回升,二是M1同比的拐点改善,三是美债利率和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弱化。
复盘历年四季度的市场特征,对当前有何启示?
1)历年四季度的市场特征较为明显,关键词有两个:一是“低估值+顺周期”,二是“低位置+困境反转”。其中,历年Q4上涨概率超过70%且跑赢沪深300超过50%的行业,多数集中在顺周期板块,例如家电、建材、金融等。一方面市场结构存在高低切换,另一方面也与年底的重大经济工作会议有关,市场倾向于布局未来一年的政策催化方向。另外,市场也格外关注处于底部,且来年基本面或存在边际改善的板块,特别是当市场整体处于大周期底部,例如在2013、2014、2018和2022年类似特征非常明显。
2)参考历史特征,当前应该强化两条配置思路:一是加大力度从“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中挖掘机会,例如小微行、互联网等,二是加大配置“低位置+困境反转”板块中的机会,例如生物制造和化工新材料等。具体到选股思路上,我们关注三点:一是受经济和产业悲观预期压制,导致估值水平极低的个股。二是虽然行业需求存在较大分歧,但其供给格局相对清晰,竞争相对可控。三是未来业绩有望随着需求的企稳和改善,释放一定的弹性。
我们对四季度的A股市场判断偏乐观,但也必须重视美债利率仍将在较长时间处于高位的事实,因此我们的组合将保持较低的估值水平,并增加对经济复苏敏感性较高的顺周期类品种。此外我们对具备产业爆发潜力的科技成长类行业保持一定配置,并密切跟踪海外创新进展情况。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联系电话:010-88575665
联系邮箱:service@wellspringcap.com.cn
工作时间:8:30-17:30(工作日)
Designed by Bobrand
Copyright ©2015-2019 版权所有@2019清和泉资本
京ICP备19037080号
查询地址:http://www.beian.miit.gov.cn法律声明 基金业协会登记编码 P1015065
Designed by Bobrand
在继续浏览本公司网站前,敬请您仔细阅读本重要提示,并将页面滚动至本页结尾“接受”或“放弃”键,根据您的具体情况选择继续浏览还是放弃。点击“接受”键,表示您已同意接受以下条款与条件的约束。下列条款与条件可能会做出变更,请定期阅读下列条款。如您不同意下列条款与条件,请勿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其任何信息。“本网站”指由清和泉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所有并发布的网站(www.wellspringcap.com.cn)及其网站内包含的所有信息及材料。
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浏览本网站前,请您确认您或您所代表的机构是一名“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认定标准如下:
1、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公司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2、下列投资者视为合格投资者:
(一)社会保障基金、企业年金等养老基金、慈善基金等社会公益基金;
(二)依法设立并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的投资计划;
(三)投资于所管理私募基金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
(四)中国证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者。
投资者应当认真阅读产品法律文件,了解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产品是否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
二、参与私募投资基金有风险。私募投资基金净值可能会有较大的波动,并可能在短时间內大幅下跌,并造成投资者损失部分或全部投资金额。管理人过往的业绩数据并不预示其未来的表现,投资者不应依赖本网站所提供的数据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所作出投资决策之相应风险。
三、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广告或销售要约,或买入任何证券、基金或其它投资工具的建议。投资者应仔细审阅相关金融产品合同等文件以了解其风险因素,或寻求专业的投资顾问的建议。
本网站所载的各种信息和数据等是我们认为合法或已公开的信息,但仅代表本公司于发布当时的分析、推测与判断,可能您在阅读时资料的准确性或完整性已发生变化。本公司会对来源于第三方的信息、数据、资料明确说明出处及来源,但我们并不对第三方所提供之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充足性或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证,公司概不对于本网站内第三方所提供之资料的任何错误或遗漏负任何法律责任,敬请投资者审慎鉴别、判断。
四、本公司就本网站各项服务的安全、无误及不中断不承担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责任。您同意自行承担使用本网站服务的所有风险及因该等风险可能造成的任何损害。对于因技术故障(如传输错误、技术缺陷、第三者侵入等)而导致的任何数据缺失等,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除非存在故意不当或欺诈行为,本公司对于因您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或无法进入、访问或使用本网站而可能对您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不承担任何责任。
五、本网站由本公司拥有和运营。与本网站所载资料有关的所有版权、专利权、知识产权及其他产权均为本公司所有,您如果下载本网站内资料使用,必须保留所有关于版权及其他与所有权有关的声明或通知。未经本公司事先同意,不得将本网站内容的任何部分修改、散发、传送、转载或通过其他任何方式用作商业或公共用途。